曾子曰:父母爱之,喜而不忘;父母恶之,惧而无怨。父母有过,谏而不逆。
这一章引用曾参的话,比较简单。恶(wu):厌恶,憎恨。过:过失,过错。谏(jian):用语言规劝。逆:违背。
意是是,曾子说:如果父母喜爱自己,自己要内心喜悦而不能忘记;父母讨厌自己的时候,自己要心怀恐惧而不能怨恨。如果父母有过失,要用委婉的话去规劝,但不能顶撞父母。 一般来说,喜、惧、谏,是子女孝爱父母的正确方法;忘、怨、逆,是不孝顺的具体表现。《弟子规》把这一段概括为,“亲爱我,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 , 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儿女多了,父母如果喜欢自己,孝敬起来自不必说,很自然。但是如果父母不喜欢自己,仍然能够孝敬始终,那真的不容易,也才能体现出一个人是不是确实贤惠。舜的父亲和继母想方没法要害舜,但他姓终没有改变孝敬他们的内心和行动,成为天下之至孝。如果父母有过错,就要提示让父母改正,否则就是愚孝,反而害了父母。向父母提纠正意贝时,脸色要愉悦一点,声音要柔和一点,这样才容易让父母听进去。但是父母往往也会固执,听不进去。那么等他们心情好一点的再去劝说。如果父母是重大错误,实再还听不进去,那就苦着跟着也要坚持劝说,即使被父母打一顿也毫无怨言。
来源:新新写吧(美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