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当前位置: 主页 > 文旅

文创点亮生活之美

时间:2025-08-06 10:28|来源:网络|作者:小编|点击:

文创点亮生活之美

    这些年,“博物馆热”带火了文创产品。为了一件心仪的文创产品,有人千里奔赴,有人熬夜排队,还有人守着网站“拼手速”。这股热潮在社交平台也是越烧越旺,文创  产品话题频频登上热搜,成为年轻人追捧和讨论的焦点。

  图片

文创热,热在哪?

图片

    这股热潮,有实实在在的支撑——中国国家博物馆以明孝端皇后九龙九凤冠为灵感做的凤冠冰箱贴,8个月就卖出100多万件;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的天宫藻井冰箱贴,价格不低,照样挡不住大家抢购的热情;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唐妞”系列大受欢迎,衍生漫画《唐妞驾到》直播间首发,不到3秒,2万册被抢光……

640.jpg

《曹全碑》《同州圣教序》文创橡皮(图源:渭南市博物馆网站)

    在历史悠久的渭南,市博物馆用心打造了馆徽LOGO、“与华相宜”瓦当、仓颉造字等八大系列文创。这些带着传统文化印记的创意,化作了笔记本、帆布袋、水杯等日常用品,让古老文化变得触手可及。

    2024年,渭南市博物馆推出的“太上皇帝御赐养老”系列作品,用时尚的方式,精准呼应了现代人向往轻松生活的心思,让历史IP成功“出圈”,在第六届陕西优秀文创作品评选”中拿下三等奖。同时,“四方相宜紫砂壶”系列在2025年渭南旅游商品大赛中摘得金奖。这些文创产品走进西安大唐不夜城的文创集合店,把渭南的文化带得更远。

640 (1).jpg

与华相宜紫砂壶(图源:渭南市博物馆网站)

    潼关肉夹馍、蒲城椽头馍,守着老手艺,风味地道;麦秆画、土织布、扎染,承载着浓浓的乡土情;蒲城挖掘科举文化,设计时光沙漏、折扇等祈福系列;华州把皮影艺术搬进现代生活,皮影小夜灯《富贵秋安》、皮影果盘《三足金蟾》,既好看又实用;富平融合书法、绘画、土布技艺,精心设计的“怀德行远 富庶太平”茶席礼盒,成了中亚峰会的亮眼伴手礼。还有以特色产业为基础打造的“小柿人” 动漫IP,既有文化内涵,又意趣盎然。

    这些文创产品,把当地的民俗风情、地域特色巧妙融合,既守住了文化的根脉,又注入了时代的活力,生动展现了渭南人对家乡文化的热爱与创新智慧。

小物件,大能量!

    小小的文创,凭什么能俘获这么多人的心?频频“出圈”的密码是什么?

    文化认同的共鸣。文创的根,扎在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里。设计师吃透传统文化的精髓,把传统元素和现代审美巧妙结合,让老物件焕发新生。比如,杭州博物馆的影青釉里红高足杯冰箱贴,原汁原味还原了馆藏元代文物的神韵,让年轻人爱不释手。渭南丝路推介官王杰,用50多天跑了10多个国家,把合阳葫芦、富平柿子香囊等渭南特色文创作为“丝路分享礼”,送给国际友人。这些实践,为传统文化注入了新活力,也让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传得更广。

微信图片_20250806103443.jpg

“怀德行远  富庶太平”茶席礼盒(图源:渭南市博物馆网站)

    设计理念的融合。没有灵魂的设计打不动人,光有样子没有心跳的文创只是工业品。在“中国制造”已经很成熟的今天,创意设计尤为重要。比如,河南博物院以其镇馆之宝妇好鸮尊为灵感,用252块积木,不但通过3D精准建模技术高度还原它的形态,还巧妙捕捉了它那萌萌的神态。青海博物馆的长江主题冰箱贴,加入了流沙设计,模拟江水流动的动感美。这些充满巧思的文创,正让沉睡的文物真正“活”起来、“火”起来。

微信图片_20250806103503.png

《同州圣教序碑》笔袋(图源:渭南市博物馆网站)

    价值需求的满足。好的文创得把传统文化的精华,实实在在地融入现代人的生活场景,要么提供实用价值,要么唤起情感共鸣。比如,故宫日历,把建筑、文物、历史故事装进每一天的翻页里,让人们在日常使用中感受触摸故宫的魅力。苏州博物馆的“吴王夫差”胖宝剑、甘肃博物馆的“麻辣烫”毛绒玩具,用趣味化的设计,传递出轻松愉快的氛围,让人会心一笑。这些产品,在传递文化的同时,兼具实用性和情感价值,一下子拉近了文物和观众的距离。

新赛道,新作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微信图片_20250806103520.jpg

文创积木盲盒(图源:渭南市博物馆网站)

    那么,如何深挖资源,打造真正能“火”的文创,带动地方文化、经济一起发展?

    拒绝“千篇一律”。 消费者喜欢文创,骨子里是渴望独特的文化价值和体验。从城市地标到产业故事,从非遗绝活到民俗符号,只有深挖当地地域文化的“根”和“魂”,汇聚设计、工艺、营销等多方智慧,既要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烙印,又要融入引发情感共鸣的文创IP,才能打磨出真正打动人心的精品。

    筑牢“品质生命线”。 好文创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匠心品质和知识产权保护的双重保障。建立全流程标准,确保材料、工艺、文化呈现、使用体验都配得上“精品”二字。比如敦煌研究院的丝巾系列,采用文物级的色彩还原技术和上好的桑蚕丝,再现了壁画的艺术高度。同时,通过规范的授权合作和衍生开发,形成可持续的创作生态,让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相互促进,良性循环。

    拥抱“年轻力量”。要想赢得年轻一代的心,得用新技术、新玩法。尝试AI生成设计、AR文物互动、3D打印定制等,摸准年轻人的兴趣点,突破传统载体的限制。再打造一些能让大家全感官参与、全流程体验、有互动性的新消费场景,让更多年轻人深度参与进来,获得身临其境的体验,感受更丰富的文化魅力。

微信图片_20250806103543.png

华裔学生在渭南市博物馆文创中心参观学习(图源:渭南市博物馆网站)

    “文创”二字,“文”是千年文明的深厚底蕴,“创”是连接古今的生活智慧。当《富春山居图》的山水出现在咖啡拉花上,当乡村的土布变成了时尚的家居用品,文化就不再是博物馆里的展品,而是变成了我们能摸到、能穿上、能品味的生活中的一部分,成了大家日常生活里的文化养分。                                                                                                                                                                                                               (来源:渭南宣传



Copyright © 2014-2025 DEDECMS. 关中在线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陕ICP备130087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