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尚书·尧典》记载,节气最早根据昼夜最长最短和昼夜等分,有了二分二至的概念。后来,《吕氏春秋》又在二分二至的基础上,分出四立。再后来,在《淮南子》中才有了二十四节气。西汉武帝时期,国家确定使用《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固定下来。

“冬,终也,万物收藏也。”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冬。古人在立冬这一天有着满满的仪式感——皇帝不仅要率领三公九卿去北郊迎冬,还会给大臣们发棉袄;百姓则互相道贺迎冬,同时也要忙碌着腌制冬菜,为过冬做好准备。
古人将立冬视为“四时八节”之一,十分重视,天子与百姓各有应对仪式,核心围绕“迎寒—休憩—进补—祭祀”展开:
1、 天子迎冬
立冬前三日斋戒,到期亲率三公九卿到北郊祭黑帝玄冥,车旗服饰皆黑,礼毕回宫赏赐烈士遗属,抚恤孤寡,体现“慎终追远”。
2、换冬衣、授衣
宫廷“始裘”,皇帝换上皮裘,并赐百官披袄子,多为五色绣罗或锦制,以示恩宠与换季。
3、祭祖饮宴
民间把立冬当作“祭祖日”,以时令佳品奉祀祖先,合家饮宴,称“卜岁”,祈求来年丰年。
4、农事休歇与“冬学”开学
农事基本结束,北方“立冬不使牛”,让役畜休力;同时村塾开“冬学”,农家十月遣子入学,读《百家姓》《杂字》,利用冬闲识字。
5、 囤菜、腌菜与酿酒
北方家家户户囤积白菜、萝卜,用大缸腌酸菜;绍兴等地开始“冬酿”,利用低温清冽的水体酿黄酒,称为“冬酿”。
6、沐浴“扫疥”
河南、江苏、浙江一带用菊花、金银花、香草煎汤沐浴,称“扫疥”,防病保健,以洁净身体迎冬。
7、围炉煮茶饮酒
唐宋以来文人雅士在立冬设红泥小火炉,煮茶、温酒、吟诗,既取暖也享受一年辛劳后的闲暇。
8、食俗:补冬
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北方吃饺子(“交子”谐音)、涮羊肉;南方吃鸡鸭、咸肉菜饭、草根汤、生葱、甘蔗等,皆强调温补驱寒。
通过迎冬、换衣、祭祀、进补、休学、酿酒、扫疥、围炉等一系列活动,古人把自然节气转化为社会节律,既敬畏天时,又借此休整身心、敦亲睦族,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生活智慧。
今日立冬,看看古人这个节气在做什么?
据《尚书·尧典》记载,节气最早根据昼夜最长最短和昼夜等分,有...(3608 )人阅读时间:2025-11-07
关爱学生心理健康从“体育每天2小时”做起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十条措...(3645 )人阅读时间:2025-11-03
重阳节,这份老年健康指南请收藏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在这个登高望远、敬老爱老的传统佳节,当孝...(3880 )人阅读时间:2025-10-29
溜进医院篡改参数 为电诈披“医院来电”外衣
近日,渭南潼关县公安局成功侦破一起利用违规安装通信设备实施的...(3864 )人阅读时间:2025-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