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文明渭南 >

铮铮誓言鉴初心 ——记渭南经开区老党员李水清

时间:2019-07-16 11:42点击:


     
 
      老党员李水清今年有两个特殊的纪念日。
      1929年11月年出生的他,今年即将迎来90岁生日,194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他,刚刚过完入党70年政治生日。年届九旬,除了微微驼背和银白发丝,身上依旧保留着军人的痕迹:精神矍铄,行坐稳如青松;思路清晰,说话声如洪钟。
      1947年参军,成为华东野战军的一名战士,参加过淮海战役、渡江战役;1955年,响应建设大西北的号召,转业至西北第二建筑公司,参与了西安纺织城等大型工程建设;1984年底退休后随妻子到今渭南经开区阳曲街办太夫张村定居,热心服务乡邻,成为村里人眼中的“热心肠”……
      如今,90高龄的李水清依旧坚持学习,村里大事小情,他都是参与最积极的那一个。他说:“我是一名党员,人退休了但不能褪色。”。



 
      “随时为党奉献一切”
      1947年6月,江苏盐城。
      “皖南事变”后一直驻军在这里的新四军改编为华东野战军5个月后,年仅16岁、还在盐城阜宁老家当放牛娃的李水清按捺不住从军报国的热情,加入华东野战军,成为十二纵34旅100团三营的一名战士。
      “队伍里我年龄最小,战友们都叫我‘小鬼’,大家都关心照顾我。”李水清说,从参军第一天起,加入党、打胜仗,解放全中国就成了他最大的心愿也是最大的动力。尽管年龄小,但李水清始终不甘人后:执行命令从不打折扣,危险困难的任务抢着干,打仗时候总是冲在队伍前面。
      1949年3月,在新中国即将诞生的前夕,已经有了两年军龄的李水清从一名普通战士成长为皖北军区警通连一名班长。在黎明前的黑暗里,正在安徽合肥执行特殊任务的他迎来自己最盼望的时刻:“我们连指导员把我叫到一边,告诉我说我已经是一名党员了,以后要更加好好学习、好好工作,随时做好为党奉献一切的准备。”李水清回忆说,在当时的特殊环境下,他抑制住自己内心的激动和喜悦,将满腔的热情化作了战斗的动力。
      “随时为党奉献一切”李水清记了一辈子的誓言。
      入党不久,“渡江战役”打响,李水清随部队参加这场战役,抱着“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信念,他在枪林弹雨中冲锋陷阵、奋勇杀敌。战况异常惨烈,打仗的时候炮弹就在头顶呼啸而过,子弹像蝗虫一样乱飞。“一个班十二个战士,一发炮弹下来,当场就‘报销’了九个。”李水清回忆。
      “打过那么多仗,怕不怕自己有一天也会牺牲在战场上?”曾经有很多人这样问李水清。“我是党员,如果党需要,就算牺牲了也值得。”他回答说。
      “党让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时任皖北军区90师268团后勤处书记的李水清和部队一道转战在大别山的崇山峻岭和淮河两岸,继续为肃清匪患、实施土改、建立政权的任务而战斗。
细心的李水清在师部发现了一个细微的变化:原来挂军用地图的地方,换上了一幅色彩鲜艳的淮河流域地图。
      “看样子我们参加不了抗美援朝了,没有仗打啦。”战友们纷纷议论。1952年5月,李水清所在部队被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水利工程第一师,主要任务是参加淮河治理。
放下枪杆子,拿起锨把子,李水清想不通,多次想要转到战斗部队,去朝鲜上战场、立战功。

      “人民解放军既是一支战斗队,又是一支工作队、生产队,人民利益面前,任何人都要服从,党让我们干什么我们就干什么。”部队转制动员会上,首长的一席话打消了李水清的想法。参加治淮的三年里,李水清和战友们从头学习水利知识、建筑知识,靠着原始的工具和苦干硬干的精神,硬是将“水来成河,水去成滩”淮河改变了原来的狰狞面貌。
“党让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成为李水清坚持的原则。
      1955年,淮河治理任务接近尾声,党中央发出建设大西北的号召,李水清毫不犹豫的带头报名转业到西安,参与大西北建设。那个时候的西安,百废待兴,他工作的地方,没有马路、没有电灯,连基本的水、粮都保障不了,物质条件非常落后,但这些都没有让他退却,依然义无反顾的投入到大西北建设中去。
      转业到西安的李水清在西北第二建筑公司干部处任职。30余年的时间里,身居领导位置的他,从没有利用手中的职权为自己谋取过私利。“父亲当时是国企管人事的领导,母亲是纺织厂的工人,但我们5个子女一直在母亲的老家渭南务农。”李水清的儿子李发平说,当时国企有“顶班”的政策,李水清负责这项工作的时候,有名额都是先给普通职工、困难职工。“他是公司领导,说一句话,打个招呼,什么事儿都办了,但他从来没这样做过。”李发平说。
      “我是党员,党让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李水清说。抱着这样朴素的想法,他扎根陕西一辈子,没给组织提过要求,更没有搞过特殊。
      “一辈子都要发光发热”
      1984年12月,李水清退休后回到今阳曲街办太夫张村,成为村里少有的能写会算的文化人。
      “在我印象里,水清前辈退休后就没闲过,村里大小事儿都少不了他。”太夫张村党总支书记田瑞力说。
      李水清写得一手好字,每到过年的时候,他都专门抽出时间给村民写春联,平时村民家里遇到困难,只要找到他,他从不拒绝。“以前村‘两委’班子成员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写标语口号、汇报材料这些工作都是李水清同志帮着做。”田瑞力说,每逢上级要传达政策文件、搞群众教育,村里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李水清。“老前辈党龄长,经验丰富,讲起来通俗易懂,大家都喜欢听。”。太夫张村党员张俊峰说。
      在李水清家的卧室里,桌子上摆着各种学习材料和报刊杂志,笔记本上写满了心得体会,自己所在党支部开展学习教育和党建活动,李水清的笔记就成了最生动的教材。“别看老前辈快90的人了,学习劲头比我们大,理论水平比我们高,还带着我们一起学。”张俊峰介绍,村党支部每个周都有党员活动日,李水清几乎一场不落,对于村里的发展,他提了很多有价值的建议。
      “你都这么大年龄了,又不是干部,操那么多心干什么?”李发平不止一次劝父亲。“我是一个党员,一辈子都要发光发热。”李水清每一次都这样回答。
      “一辈子都要发光发热”是李水清的追求。
      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来,李水清结合自己的经历和自己对党员初心的理解,为全村党员上了一堂生动的党课。“作为党员,一辈子都要踏踏实实干事,清清白白做人。”在李水清的笔记上,工工整整的写着这样几句话。
      “踏踏实实干事,清清白白做人”这是李水清对自己也是对家人的要求。
      夫妻生养的五个孩子都是农民,都凭着自己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过上了好日子,从没有想过借着父亲的庇护向组织伸手、要公家好处、与邻里争利。一家四代人,辈辈人都知道尊老爱幼、团结邻里,曾多次被村民推选为“尊老爱幼好家庭”和“五好家庭”。
      从参军到转业再到退休,李水清就像一团火,哪里需要就在哪里燃烧,星星点点的火光,让胸前的党徽熠熠生辉。
 
 

扫描关注关中在线微信,小编陪你解读每日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