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

王翦的“进”“退”之道

时间:2024-05-14 16:25|来源:|作者:admin|点击:
渭南素有“将相之乡”的美誉,历史上有三百多位将军从这里走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王翦。
王翦,频阳东乡(今陕西富平)人,生卒年不详。他年少时就喜欢军事、熟习兵法,在秦始皇平息叛乱、统一天下的过程中立下了赫赫战功。秦王政八年(公元前239年)他劝降平息“成蛟叛乱”;九年(前238年)率兵平定“蕲年宫之变”;十一年(前236年)领兵攻赵,夺取赵漳水流域;十九年(前228年)再攻赵,用反间计除李牧,攻陷赵都邯郸,赵国投降;二十一年(前226年)攻陷燕都蓟,燕国名存实亡;二十二年(前225年)攻楚,击败楚将项燕,俘虏楚王负刍,平定楚国。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巡游东方,在琅琊勒石记功,王翦位列功臣榜第一。

图片

 
司马迁将白起和王翦在《史记》同一列传中记载,评价他们“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说明在司马迁心中他二人是齐名的。但史书中关于王翦指挥作战的具体记载很少,以致他似乎没有白起那么“出彩”。笔者认为,这与他们截然不同的性格以及作战风格有很大关系。白起用兵锋芒毕露,战术变化莫测,几乎每战都有出乎意料的地方,易引发社会轰动,被广泛传播议论。王翦用兵则沉稳谨慎、稳扎稳打,战术虽平淡无奇,却招招制敌,以小代价获取最大胜利,鲜有意外之“惊喜”被人们传颂。
王翦最著名一战是攻打楚国,他充分考虑双方实力、战争潜力等因素,决定采取“坚守不战”的策略,面对楚军挑衅始终坚壁不出。直到一年后,楚军粮草不济、斗志懈怠,且认为秦军不会进攻,于是撤军向东。正当楚军撤退之际,王翦抓住战机,立即派兵穷追猛打,大破楚军于蕲,随后一鼓作气攻陷了楚国全境。王翦的战法尽管没有带来所谓的“惊喜”,却以最小的代价结束了这场灭国之战,确保了胜利属于秦国。
王翦的治军之道也备受称赞。他主张将领应该具备文武双全的素养,既要善于谋划战略,又要带头冲锋陷阵。选用将领时注重考察他们的品德、才能和战功,并根据特长分配任务,使军队能够发挥最大战斗力。他对士兵关心备至,对楚作战时,让士兵天天休息,同时开展投石和跳远运动,以提高士兵的体力及战斗技能。他还“亲与士卒同食”,让他们知道主帅一直跟他们在一起。因此士兵都心悦诚服,愿意为他出生入死。
图片
除了卓越的军事才能,王翦还以谦逊谨慎著称。在攻打楚国前,秦王问群臣需要多少兵力能打败楚国?年轻气盛的李信表示20万即可,王翦则认为至少60万。秦王于是派李信任主将。
王翦被轻视后并不争辩,称病回到频阳老家。结果李信大败,秦王深感用人不当,亲自到频阳请王翦出山。王翦从大局出发,欣然答应。为消除猜忌,他自污其名,多次请求秦王赏赐良田美宅。王翦的部下深知他的为人,十分不解。王翦解释道:“现在全国的士兵都由我统领,多要些钱财田地,坚称为子孙着想,秦王才能相信我只在乎钱财,不会拥兵自立。”王翦以其“贪财”换取了秦王充分信任,在此后与楚军对峙过程中,不论朝臣怎么非议,秦王都坚定地支持王翦,确保了灭楚之战顺利进行。
灭楚之后,正值巅峰的王翦急流勇退,回到老家频阳过起了隐居生活,此后再无迹可寻,直至终老。
如今,在富平县城东北20公里的到贤镇纪贤村,王翦将军之墓矗立于一片苍松翠柏之间,1956年入选陕西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位战国名将长眠故乡已两千余年,昔日的功业也随时光流转而烟消云散,我们只能在历史的吉光片羽中追寻古人足迹,学习他勇往直前、步步为营的“进”,学习他心怀大局、不慕私利的“退”,不断在秦大地上书写新的篇章!
(渭南市委宣传部供稿)

Copyright © 2002-2011 DEDECMS. 关中在线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