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城县“万条家训进万家”活动纪实
“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习近平总书记早已为新时代的家国之基做过如是阐述。
蒲城,三千年文明传承,一百里文化沃土。在这里,爱国名相王鼎“刚正不阿,自律表率”,民族英雄林则徐“忠君爱国,尊师重道”,护国名将杨虎城“以身殉志,不亦伟乎”……一代代蒲城人世代相传,留下了根植于血脉的文化积淀与精神信仰,成为蒲城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如何深挖这笔精神财富,让优良传统、文明传承汇聚起今日蒲城追赶超越的“精气神”?这是蒲城上下不断探索的课题。
“家风家训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承载,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宝贵资源,对规范人们言行、淳化社会风气有着重要作用。我们要以挖掘、弘扬家风家训为抓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落细落小落实,将祖辈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与核心价值观相融合,让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接地气、见真章,使其成为蒲城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与自觉行动,以家风建设‘塑心铸魂’,构筑起全县永不熄灭的精神‘灯塔’。”蒲城县委主要领导如是说。
上下联动寻找家风把好家风找出来。这是蒲城县家风建设的第一步。为了“走好万里长征第一步”,让更多好家风、好家训从百姓家中“飞”出来,该县县委专门出台了《关于开展“万条家训进万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系列活动的实施方案》等文件。上下联动、各界参与,以“传承优秀家规家训,培育秦东文明家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活动为中心,强化打造宣传路、示范点、主题街区,巡演,成立宣传队,播出专题节目等措施,结合城乡党组织共建、青年干部挂职,干部回原籍,选派第一书记等活动,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万条家训进万家”活动。
4月13日一大早,蒲城县体育场就挤满了群众,大家都在等待全县“万条家训进万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活动启动仪式的开始。“听说县上专门邀请了书法名家现场为群众书写家规家训,我今天早早就带着我家的家训过来了。”家住蒲城县洛滨镇马湖村的韦水城说着,摊开一张纸,“勤劳、无私、善良、乐群”八个字规范工整,苍劲有力,足见书写者之认真敬畏。
仅在活动启动仪式现场,就从群众中征集到好家训80余条。
“群众中间有真金。”这是蒲城县民间家训寻找人刘耕的“口头禅”。今年5月份,已经71岁的老刘从广播上听到全县开展“万条家训进万家”活动的消息,他一下就坐不住了。一个黑本子、一个蓝袋子、一辆旧电动,他开始了在群众中寻找家训的“浩大工程”。披星戴月、早出晚归,最远的要跑20多里路。但这些并不能阻挡老刘的热情。为了弄清楚每个家庭的背景,整理好家训故事,他要一一走访家庭成员,有的人年事高,身体不好,他都要来回折腾几趟才能完成任务。他说,家训不是小事,需要经得起时间和社会的考量。短短四、五个月,老刘已经走访了洛滨、马湖两个镇逾百人,整理民间家训近百条。他说,这离自己的目标还很远,他要把民间的好家训挖出来、理出来编成书,教育更多的群众,教育更多的青少年,改变村风、改变一些不良习气,让好村风,好家风、好家教教育和感染更多的人,让广大的青少年能在人生的正道上前行。
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从民间挖掘好家训,这只是蒲城县“上下联动找家风”的一个缩影。为了更加充分地挖掘民间家训家风,蒲城县还由县委宣传部牵头,县文广局、教育局配合在全县各部门、各镇办、各学校举行优秀家风家训征集活动。活动受到群众欢迎和热情参与,先后征集家风家训1200余条。
除此之外,该县还在县直机关党组织中开展了“千名党员亿家训千条家训进千家”主题征文和演讲比赛活动,引导党员干部带头立家规、亮家训、传家风。
“见德思贤,见贤思齐。”“赡养父母,教育子女,创业致富,勤俭持家”“干大事不做大官”“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等许多优秀家风被挖掘出来。语精义深,耐人寻味,几乎涵盖了每一个有修为的人在践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时的所有遵循,既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精神,又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吻合,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实践性。诵之,敬之,勉之,行之,一股正气涤荡心间,催人向上。
“我们建立了家风家训库,编印《家风家训雅集》300余本,分发到全县259个行政村,让群众去看、去学、去思。家风建设这项工作没有终点,我们会挖掘、凝炼出更多好家风,让好家风进入千家万户,影响更多的人。”蒲城县文体广电局局长樊宝平介绍。
创新载体发扬家风
把好家风扬出去。
寻找到好的家风家训,不能“养在深闺人未识”,而要把它展现到群众面前,发挥其教育教化功能!只有这样,才能更加丰富、扩充这些好家风的内涵,使其生命力更加旺盛。
好家训被挖掘出来后,蒲城县不断创新载体、广泛宣传,相继开展了一系列以“传承优秀家规家训培育秦东文明家风”为主题的家风建设活动,通过打造宣传路、打造示范点、打造主题街区、开展巡演宣讲、制作专题节目等多种形式,使好家风好家训“走”进千家万户。
在杨虎城将军故里,从高速孙镇出口至重泉古城5公里的道路上,一道既亮丽又有内涵的“风景线”格外引人注目。在这条路上,150多块家风家训宣传展牌次第排列,吸引着来往行人的驻足。
“少见人,多读书,遇众谦,出言慎”,在清代政治家王鼎的纪念馆里,这著名的12字家训令不少人驻足沉思。
在重泉古城,3个宣传报栏、94块展板、72家商铺成为这里一道别致的“家训景点”。宣传报栏内,习近平总书记谈家风家训的内容引人深思;停车场围栏周边设立的展板上,毛泽东等名人家训,朱子家训、言理、述志、修身等名言警句等,形成家训文化长廊;每户商铺门前悬挂的各自家训,倡导诚信经营、以店为家、家训即店训的经营理念。一位来此游玩的游人告诉笔者,能在赏美景、品美食的同时启迪思想、塑造心灵、培养心智,很受启发。
在中国知名旅游乡村——桥陵镇赵山村,依托唐睿宗桥陵的旅游资源,村民以经营农家乐为主要产业,坚持文明经营、微利经营是赵山村村文化的重要内容,200多户农家乐门前“晒出”自家的家训,与文化墙上的绘画和书法相得益彰,特点鲜明,增进了文化底蕴和旅游价值。村主任赵鸿进称,自“晒出”家训以来,当地旅游人数增加了将近三分之一。
在紫荆公园、达仁巷、山西村,300余块内容丰富、风格各异的家风家训宣传板块,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家训主题街区,推动了整个街区“学家训、立家训、送家训、践家训”的良性互动。椿林镇山西村、桥陵镇赵山村、城关街道办事处关帝社区、孙镇直乐村等村(社区)还被确定为“万条家训进万家”活动示范点,示范带动全县家风建设工作不断探索、创新、发展。
如今,走在蒲城的大街小巷,你会发现,家训不只挂在居民的家门内外,也在旅游景点、文化场所、学校机关等实现了覆盖。全县还征集精选出1000余条家训,邀请书法名家为群众免费书写,还进行装裱装框、上门安装。
截至目前,全县16个镇(办)共建立家风家训示范点17个。1026户家庭的家训装框上墙,在公园、景区、高速路引线等公共场所设立宣传牌900余块。
“在旅游景点和名人纪念馆挂起家训,就是让这种潜在的、无形的力量不仅潜移默化地影响自己,也在游客和顾客身上形成凝聚力和约束力,进而成为一个地方的精神支柱和道德规范。”蒲城县县委宣传部长陈淑霞进一步介绍道,“除了匾额、屏幅、册页、图片、书画、展板、电子屏等静态展示宣传,我们还有动态教化宣传,利用展演、宣讲、电视节目等多种形式,多种形态宣传家风家训,让家风建设‘活’起来、‘动’起来,寓教于乐。目前我们已经举办‘万条家训进万家’专题系列活动16场,各类活动受教育总人数达50万人次。”
蒲城县委宣传部牵头组建了6人家风家训宣传队,和各镇文化站紧密配合,利用各镇文化阵地向群众宣讲培训。开展活动10场次,参加培训的村干部、村民代表1600余人次;县文广局开展了“蒲城县万条家训进万家暨魅力蒲城舞动果乡广场舞大赛系列活动”,已完成15个镇15场次的宣传活动,参加群众10万人次;县广播电视台开办了“传家宝——传承我们的好家风”专题节目,通过拍摄优秀的家风家训家庭,让群众自己谈家训、议家训、守家训带来的好处,传播正能量,目前已播出专题片9期。
“黄香檀枕把亲奉,王祥求鱼卧寒冰。商洛儿连把三元中,甘罗十二为宰卿……”10月26日,在蒲城县一元剧场内人头攒动、喝彩声声。原来,该县剧团的专业演员正在表演精心排练的传统秦腔剧目《三娘教子》。“除了《三娘教子》《孟母三迁》这些传统秦腔剧目,我们还结合蒲城历史名人王鼎的人生经历,组织编排了秦腔历史剧《味兰扇》等。把这些具有教化意义的剧目通过‘一元剧场’这个平台走进农村、走进社区,把好家风、好家训‘唱出去’。”蒲城县戏剧学院校长肖凤英进一步介绍道,“目前,我们已经先后演出40余场次,惠及群众4万余人次。我们希望通过戏剧文化这种更接地气的形式,切实让好家训好家风走进千家万户,走进群众中间。”
除此之外,在蒲城县政府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平台等各类新闻媒体上,还专门开辟了“家风家训”专题专栏,大力宣传报道优秀家训家风家教故事,积极弘扬社会正能量。
成风化人传承家风
把好家风传下去。家风家训是一种传承,是一种文脉,是沉淀在血液中的“精气神”,只有把它更好、更远地继承、发扬,才能真正发挥好其教化引导作用。
“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是立身做人的行为准则。经过历史检验的、凝聚百姓智慧的、积极向上的家风家训是我们传统文化中值得保护和珍视的精粹,它就像一种社会矫正器,能保证我们的社会走得远,还能走得好,所以我们必须更好地继承和发展,让好家风代代传。”蒲城县政府主要领导感触颇深地说。
为了把好家训传好、用好、践行好,蒲城县坚持“从娃娃抓起”、党员干部带头、激发群众积极性,示范引领、潜移默化,让家训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民的自觉行动,在全县形成“人必有家,家必有训”,“传承好家训、培养好家风、传播正能量”的强大氛围。
“多读书远观古今可以免忧”,在蒲城县城关街道办事处关帝社区高麦英家的客厅墙上,挂着这样一副精心装裱的书法。52岁的女主人高麦英称,她和爱人一直教育子女读书改变命运,就以这句话作为自家的家训,要把家里重读书、重知识的风气永久地传承下去。如今,这句家训成为一家老小约束自我,提高自我涵养的法宝。在这样的氛围里,连3岁的小孙子也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酷爱读书。
桥陵脚下的蒲城县桥陵镇赵山村,52岁的村民曹菊贤正认真擦拭着门口的家训牌。“给孩子留德,才是留给孩子的真正财富”,这句并不押韵也不精炼的家训在曹菊贤看来,却是家中的“文化基因”。“这就是我们教育娃娃的方式。不是为了你学习多好、赚多少钱,而是要成为正直、守法、有道德的人。”曹菊贤说,给儿女最好的教育父母就要以身作则。
作为全县“万条家训进万家”活动示范点的椿林镇山西村,历史悠久、积淀丰厚。村内三槐并茂的王家祠堂内,古老的石碑沧桑古朴,诉说着山西村的历史传承和优秀的家风家训,农耕博物馆讲述着村民勤劳奉献、拼搏奋斗、耕读传家的优良传统。村民们自发挖掘整理出“耕读并重、崇德尚礼、尊老爱幼、和亲睦邻、爱护文物、胸怀家国”为主要内容的24字村训,用村训引导全体村民传承发扬家训。如今的山西村,人人争做好家训、好村训的践行者,良好的村风民风和家风,让山西村成为文明生态新村。
在群众中发扬优秀家风的同时,蒲城县还把全县家风建设作为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基础工作,紧紧抓住党员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要求全县党员领导干部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当好“排头兵”,做好“领头雁”,带头做家风建设的确立者、实践者。
该县创新性地将家风传承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相结合,结合全县干部回原籍、城乡党组织共建、青年干部挂职、选派第一书记三项活动,把家风家训宣传、确立、实践、传播到田间地头。
成风化人、久久为功;塑心铸魂,永无止境。如今的蒲城,每天都有众多参观者们来到蒲城县城达仁巷,在林则徐纪念馆、王鼎纪念馆品味名人家训和爱国故事;每天都有各类标杆榜样层出不穷。带民致富的张六三、敬业奉献的刘克跃、敬业无私的屈忠孝、孝老爱亲的王青兰、热心公益的原水利、公正执法的李妙娟等成为全县各界学习的道德模范和榜样,80万干部群众已经把“人人践行优秀家风,人人争当道德楷模”作为自己的价值取向和自觉追求。
“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家风正,则民风淳、政风正、社风清。未来,蒲城将继续把家风建设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的重要抓手,作为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党风政风民风不断改善的重要载体,持续在寻家训、立家训、扬家风、传家风、促和谐上不断发力,着力培植全县人民的精神家园,构筑蒲城新的精神高地,为推动追赶超越、建设美丽蒲城提供强大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