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消费维权 >

方便面、啤酒销售下滑严重引发中国经济衰退说

时间:2016-07-08 09:48   来源:未知   作者:苏苏   点击:


        6月27日至7月3日期间,贝恩公司与开度消费者指数发布的《中国购物者报告》获得关注,由于报告显示方便面、啤酒销售额下滑,有观点认为中国经济处于衰退中,另有观点则认为可能是因为中国消费转型升级所造成。沃尔玛再次换帅引发舆论对其在中国发展前景的关注,媒体探讨频繁换帅是否会影响沃尔玛政策连贯性,以及新任总裁如何应对变化当中的中国消费市场环境。食品安全方面,7月1日,供港生鲜北京首店开幕,供港生鲜进入北京不仅满足了市民对高品质产品的需求,也被寄予推动内地产品升级的期盼。6月28日,“社会协同 共保安全”首届中国食品消费者论坛在京举行,作为2016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的系列活动,消费者论坛首次搭建普通消费者与政府管理者、企业经营者的交流平台获得舆论肯定,对于形成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舆论共识意义非凡。

  【食品行业舆情热点解读】

  1.方便面、啤酒销售下滑严重引发中国经济衰退说

  近日,贝恩公司与开度消费者指数发布的《中国购物者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快速消费品市场的销售额增速只有3.5%,为五年来的最低点。其中,此前被看做常胜将军的方便面销售出现了12.5%的下降。啤酒下滑3.6%,其中廉价啤酒消费下滑程度明显高于高端啤酒。

  方便面、啤酒下滑原因成为舆论关注重点。报告分析认为,方便面销售下滑的主要原因在于工作人口的下降、低端制造业岗位被转移到孟加拉国和越南等成本更低的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改变。部分专家则对报告分析的原因表示不认同,《南方都市报》援引中国品牌研究院研究员朱丹蓬观点指出,在整体下滑的表象之下,忽略了隐性的增长。一些机构录入的数据大多来自上市公司等大企业,部分中小企业向好的数据没有被纳入。但方便面和啤酒因为消费者消费价值观和消费行为的改变,确实正在面临逐年下滑的问题。财经评论员余丰慧则认为,蓝领阶层因为制造业不景气失业率可能是在提高,但是通过这两样消费品是反应不出来的。除了高端啤酒,啤酒产业的前景本来就不太好,普通百姓啤酒的消费力也很强。网民则普遍认为,中国人生活水平提高,健康意识也提升了,垃圾食品摄入量自然大大降低。

  媒体从方便面、啤酒业绩下滑窥探中国消费变化和中国经济形势。余丰慧指出,和化妆品、护肤品的销量增长相对比,方便面和啤酒销量的下滑恰恰说明当前中国消费者消费品质的提升,是中国消费转型升级的重要体现。也有不少观点认为快消品销售额是经济运行的风向标,下滑说明中国经济不甚乐观,《中国青年报》则认为由此分析中国经济不可尽信,经济运行的千变万化,决定了依靠几个指标下结论,是一个风险极高的行当。这一方面暴露了经济学有时候非常无奈和困窘;另一方面,却也凸显了经济学的魅力。这些另类的经济指数,当然也不是纯粹的玩笑,其间的确蕴含着经济学原理。只是拿这些指标来预测经济运行,总有些让人不太放心。网民舆论场也同样存在这样两类观点:一是认为方便面等于加班和忙碌,啤酒代表基层人民的消费,这两个下滑,证实经济的不景气;二是外卖行业迅速发展,同时人们消费水平提高,消费类型在转型升级中。

  2.沃尔玛再次换帅 舆论关注新CEO如何突围

  今年6月初沃尔玛宣布了中国区换帅决定,沃尔玛中国总裁兼CEO柯俊贤(Sean Clarke)将回到英国Asda担任总裁兼CEO,上述决定于7月11日生效。现任沃尔玛加拿大总裁兼CEO Dirk Van Den Berghe将在8月22日调任中国。沃尔玛在中国的发展也进入了瓶颈期,关店动作频频,在中国市场,继济南和烟台的沃尔玛门店相继关停后,近期沃尔玛又集中宣布了位于合肥的两家沃尔玛店以及安徽芜湖一家门店关闭的消息。

  柯俊贤被称为“关店狂人”,他的调任引发了媒体的一系列联想。有媒体梳理柯俊贤在中国区所做的工作包括:到职当年的12月份,沃尔玛对总部以及区域办公室架构进行了调整,并整合部分区域和部分岗位的管理职能;2015年,沃尔玛于深圳推出大卖场O2O服务平台“速购”、全资控股了1号店、加速门店调整布局;2016年,推出了覆盖全国范围的跨境电商服务“全球e购”,在中国的首个社区型购物中心亦顺利开业等。柯俊贤在沃尔玛中国大变革的两年的这一系列举措也获得业内人士的肯定。雨果网援引零售行业资深专家丁利国观点指出,柯俊贤采取的各种动作完全是在贯彻沃尔玛整个战略的意图,是比较对的。他的调任并非其在中国任职期间表现得不好,而是出于内部调动。联商网则认为,沃尔玛中国五年换帅三人,在实体零售堪忧的今天,临战易帅乃兵家大忌,频繁换帅会导致政策缺乏延续性反而让沃尔玛中国区越发陷入困境。但由亚洲区老大兼任中国区总裁和首席执行官,也足以看出沃尔玛对中国市场的重视。

  媒体探讨沃尔玛换帅对沃尔玛未来发展影响。《商业观察家》认为沃尔玛中国换帅,释放了一个信号,沃尔玛中国业务要“进攻”。文章分析认为,中国的消费市场环境正在迅速改变。在市区,消费者需要更便利的线下购物体验,线上正在快速“分流”非食商品。沃尔玛中国仍然会尝试在中国经营以食品为主体的小业态店。新任总裁拥有丰富的食品运营经验,其此时担任沃尔玛中国业务领导人,背后可能是沃尔玛希望在此方面有所“作为”。此外,电商平台的发展也成为沃尔玛的一大难题。沃尔玛收购“1号店”后,一直运营“艰难”,6月21日,沃尔玛和京东共同宣布,双方达成一系列深度战略合作,作为协议的一部分,沃尔玛将获得京东新发行的约1.45亿股A类普通股,沃尔玛旗下1号店资产打包并入京东。《证券日报》指出,沃尔玛与京东的合作,能否为其O2O业务带来突围,还是一个未知数。新任总裁如何带领沃尔玛中国突破跨境电商业务值得期待。

  3.供港生鲜北京首店开业 舆论期盼推动内地产品升级

  7月1日供港生鲜全国首店率先落户北京,首都市民可在家门口购买到供港生鲜产品。供港生鲜54年来一直是安全、优质、放心食品的代名词,其以99.999%合格率的质量安全保障铸造了一个时代的传奇。目前供港生鲜全国首店囊括蔬果、肉禽、粮油等二十多个品类近500种产品,基本可一站式满足家庭所需。

  6月29日,中国新闻网发布《从南海到北京--首批供港生鲜进京“赶考”》,介绍供港生鲜的食品质量安全保障规范,并指出7月1日,全国首家供港生鲜门店将在北京开店。7月1日至2日,媒体聚焦北京首家供港生鲜门店开幕盛况,对首店落户情况和开幕仪式进行了重点报道,舆情热度攀至顶峰。随后,媒体以转载前期报道为主,热度逐渐下降。从报道内容来看,媒体多强调指出推动供港生鲜回归的原因和意义,以及如何保障产品品质。光明网称,国际品牌管理中心搭建供港生鲜交易公共服务平台,通过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推动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升级。新华网说明了监管部门如何保证供港生鲜供内地的品质:项目成立了监管委员会,由独立的第三方检验机构来做产品质量的把关人,产品的检测将按照国际国内标准二者“就高不就低”的原则。而消费者对供港生鲜也表示认可。《法制晚报》调查采访顾客时表示,“售价虽然高了些,但是品质更好,我也愿意尝试。”由于供港生鲜会以北京、广东等地为主线进行重点销售,广东地方媒体《江门日报》、上海媒体新民网分别报道了《江门市民下月能吃上供港生鲜》、《全国首家供港生鲜体验店在京开业 沪市民也有望吃到供港生鲜》,对供港生鲜进入本地表示了期待。供港生鲜全国首店下一阶段将进行供港企业进京“打擂”活动,同时供港生鲜将在全国一线城市重点销售,预计随着宣传活动的展开和城市门店陆续开幕,热度会有新一轮的上涨。

  供港生鲜登陆内地市场,舆论期待高标准产品推动内地食品安全及品质升级。供港生鲜供内地从去年9月份宣布以来,热度就开始间歇性升温,此次供港生鲜北京首店开幕,拉开了舆论热度的又一次序幕。“供给侧”改革、“倒逼”等成为媒体报道的关键词,也寄托了舆论对供港生鲜供内地产生“鲶鱼效应”的期待。“一流产品出口、二流产品内销”的刻板印象仍在,这也造成民众对内地食品的偏见和不信任感。此次在商务部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国际品牌管理中心等部门的推动下,供港生鲜店落户北京和不断拓展到其他城市,将对国内食品行业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升级产生重要作用。

  质疑舆论渐趋减少,媒体报道和专家释疑有效疏导网民情绪。首次提出供港生鲜供内地时,网民质疑和不满的情绪较为突出,自嘲内地居民更“下等”等非理性表述充斥网络。但随着商务部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国际品牌管理中心有关专家的释疑,加上媒体对供港生鲜产生的客观原因、引入内地意义所进行的长期宣传,网民言论渐趋理性。此次北京首店开幕,虽然还存在网民不满“港陆”差别的杂音,但多数网民认可供港生鲜的意义,认为消费者有更多权利选择更好的产品是很大的进步。

  4.首届中国食品消费者论坛召开 共治成为讨论核心

  6月28日,由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新京报主办的“社会协同 共保安全”首届中国食品消费者论坛在京举行。作为2016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的系列活动,消费者论坛首次搭建普通消费者与政府管理者、食品生产经营者的交流平台,探讨消费者参与食品安全社会监督的创新举措,推动食品安全社会共治。

  首届中国食品消费者论坛除了获得主办方《新京报》的全力支持外,还得到新华网、光明网、《中国食品报》等主流媒体的全程关注,中国经济网、网易的相关报道和转载扩散了此次论坛会议的影响力。政府官员、食品专家、消费者围绕食品公安全共治的主题发言内容成为报道重点,其主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公众参与是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力量源泉;消费者的维权意识还需进一步增强;中国食品“透明消费计划”正式启动等。此外,《中国食品安全报》指出,北京朝阳区大妈赵美香作为消费者代表,分享了对中国食品安全的体会与关注的问题。

  强调社会共治食品安全问题,首届中国消费者论坛意义非凡。作为2016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的系列活动之一,中国消费者论坛集合政府管理者、企业经营者和普通消费者,来共同探讨中国食品安全问题,提出共治思想,推出创新举措,成为企业、消费者、政府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桥梁。“十三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要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形成严密高效、社会共治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食品安全被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可见其严峻性和重要性。首届中国消费者论坛紧紧围绕社会共治,从消费者角度谈食品安全问题,并邀请普通消费者分享了对中国食品安全的体会与关注,是对“十三五”规划建议的响应。

  消费者论坛影响力有进一步挖掘空间。从舆论关注度来看,媒体报道占据主流地位,内容也多围绕论坛具体发言内容展开,论坛、微博、微信领域主要为信息转载,尚未见到评论性报道,也几乎看不见网民的讨论,话题的深度和广度有所局限。作为首个直接邀请消费者参与对话的食品安全论坛,应强调的消费者的作用和参与感,多数报道中“西城大妈”作为消费者代表发表意见的内容相对弱化。若能主动设置议程话题,突出消费者对食安问题的见解和疑惑,定能更大程度的调动网民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吸引公众关注,从而打好社会共治的基础。

编辑:苏苏
扫描关注关中在线微信,小编陪你解读每日精彩新闻!